促进旅游投资、加快扩大旅游消费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从动力来源看,主要来自投资和出口需求。外需过旺、内需不足,投资强劲、消费疲弱的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一个重要的结构矛盾。党中央、国务院从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这一方针表明,我国经济的发展将要更多地立足于国内的资源、能源和市场,将要更多地依靠扩大消费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因此,现阶段迫切需要调整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关系,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作为直接层次上的最终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启动社会资金、促进居民消费、带动民间投资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将为国家扩大内需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旅游消费具备拉动内需的优势特征 旅游消费是指国内外旅游者在一国(或地区)的整个旅行游览活动中为满足旅游需要而购买的各种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服务,是总消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消费之所以能够为国家扩大内需做出积极贡献,缘于其一些优势特征,主要表现在: 1、旅游消费是综合性消费,包含的消费内容比较多。一般产品是单独的概念,不同的企业生产不同的产品,这些产品都是单个独立地满足顾客的某种需求。而旅游产品是一个总体概念,它不是指为了某个旅游者单独需要而提供产品与服务,而是指为了实现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有形物质产品与无形服务的总和。旅游消费的对象是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构成的旅游商品,其中既有劳动产品,又有非劳动的自然创造物;既包括精神成分,也包括物质成分。因此,旅游消费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活动,旅游消费贯穿于旅游者从常住地向旅游地移动、在旅游地参观游览、再返回常住地这一消费过程的始终。 2、旅游消费是最终消费,对扩大内需的贡献比较直接。相对于其它消费商品来说,旅游消费涵盖的价格区间大到上万元乃至数万元的旅游线路,小到几元钱的旅游纪念品,产品的可生产性比较强,可消费性也相对较强。而且旅游消费不像工业耐用消费品一次购买长期使用,而是具有服务消费特有的多次重复性。且从旅游需求的特点来看,是易于发生的实际需求,频率高,行为分散,很容易转换成现实的消费需求。特别是旅游消费涵盖高、中、低三个不同的档次,消费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最终形成的有购买力的旅游需求总量相当庞大。 3、旅游消费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消费模式,对扩大内需的作用具有可持续性。旅游消费作为一种个人消费方式是分散的、理性的行为,尽管存在着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但市场机制还是会对个体需求进行梳理,通过旅游服务的诱导,将旅游需求传递到相关的产业。这是从经济肌体内部释放出来的有效需求,对经济过程的调节是软性的、内在的、自 [0][1][2][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