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乐业刺激调查 |
中国的游乐业是从机械类游艺机开始的,其中大部分属于旋转类的产品。机械类游艺机为国内游乐园的传统和保留项目,稍后亦有游乐园引进水上游乐设施。由于中国的游乐场起源为舶来文化,所以里面通常成为一个奇怪的地方,日本的机动游戏与欧洲的童话故事背景的游乐项目、美国迪斯尼动画文化常常占据绝大多数,偶尔有中国传统的杂技表演客串。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逐渐兴起一种以古典名著为题材的观赏型主题公园,如西游记宫、封神演义宫等,颇具民族色彩,增加了一些电动效果后,初期亦能受游人欢迎,然而因为技术未能做到真正刺激游客,很快遭到国人抛弃。这些应该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游乐园。此后各地一哄而上四处建宫,投资重复,回收困难,有的地方俨然成为烂尾工程,或改为它用。 中国游乐场一般只有2到3个刺激性项目,有的甚至几乎没有刺激性的项目。各游乐场的刺激项目也大多比较重复,比如“激流勇进”、“过山车”几乎是每园必备,即是说,大部分游乐场经营的实际是同一种刺激。业界有观点认为:黄种人体质较弱,中国文化又崇尚中庸,过多的刺激可能不受欢迎,甚至猜测中国人玩过一项刺激性项目后,可能就不能继续玩下去了。 2003年6-7月间,在上海举行的“环球嘉年华”,反响颇大,当地媒体《青年报》的一份对市民游乐心理调查结果显示:59%的游客选择刺激性游戏,27%的选择赢奖品的游戏项目,只有8%的选择家庭游艺机,5%的选择儿童游艺机;大多数游客一般一次玩2到3个刺激性游戏(总共8个刺激性项目),承受刺激的底线与白种人、黑种人、拉丁人基本一致;另外,玩刺激游戏的66%是女孩;在双休日,则有63%游客年龄在30-39岁,20-29岁的人只有18%。这些数据说明了,通常被认为保守的中国人,其实渴望着机动型游乐活动的刺激。 中国游乐起源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游乐场应该在清末民初,上海文人海上漱石生、孙玉声自日本游览回沪,深感日本东京、西京在高楼大厦的屋顶开辟出花园附设游艺的“雅兴”和乐趣,游说当时的富人黄楚九在五层楼的“新新舞台”屋顶加盖一层,此为号称老上海的第一家游乐场“楼外楼”。 1980年5月1日,北京市接受日本友好城市赠送的“登月火箭”、“直升飞机”、“推土机”、“打地老鼠”4种游艺机,在中山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引来了络绎不绝的游人排长队争相乘坐。中国游乐场事业从此开始起步。第二年,中国第一台仿制的大型游艺机“登月火箭”问世,标志国产游艺机诞生。 但中国第一个正式的机动游乐场却是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山市的长江乐园,它于1983年7月15日正式营业(1981年开始筹备,中日合资),游乐设备都由日本引进,据说是当时东南亚最大的游乐场,盛极一时,来自海内外的游客都纷纷来此见识“翻转飞车”等刺激游戏,其中亦包括李鹏等国家领导人。据当地人回忆,长江乐园游量最多时1日都有6-8万,以至游客吃饭时都是站着的。 据1998年一份公开资料的统计数字,自1983年起15年时间,中国建有300多家大大小小的游乐场,达到美国几十年间建设游乐场数量的总和。 |